近日网上在流传一些关于“马云对不对,京东行不行”的讨论。
起因是马云的一段话:“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你知道京东现在多少人吗?5万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长起来的,现在才23000人。收购加起来是25000人。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做快递?现在京东5万人,仓储将近三四万人,一天配上200万的包裹。我现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700万的包裹,什么概念,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刘强东1月17日表示2015年1月京东员工已超过7万人)
马云算的账未必是危言耸听
另一个电商公司亚马逊,也已经被物流配送占用的人力成本纠缠得非常狼狈。
一位网友称,“跟亚马逊送货大叔聊天,说免运费标准涨到99元后,订单雪崩式减少。配送站给的底薪很低,快递员全靠送件提成挣收入。现在免运费标准翻倍,送件提成却未相应提高,很多快递员都做不下去了。大叔说,亚马逊配送站从运货筐到电瓶车都得配送员自己出钱买,POS机陈旧难用,唯一好处是给交社保。”
无论是马云的无心之语还是送货大叔的吐槽,都折射出一个问题——电商要扩张,快递员要生存,自建物流所耗费的人力成本已经成为电商规模发展的瓶颈。
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时代,加上运单量有限,人口红利为电商扩张解决了关键的配送问题。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一再提高,自建物流模式就会暴露出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需要新的模式或者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
在目前以快递员为核心的物流体系里,马云的这种算法可以说无懈可击。但科技是日新月异的,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未来的事情,多少有点“刻舟求剑”的意思。
事实上,碰到痛处的亚马逊已经开始在美国发展无人送货机。这种物流无人机使用GPS导航,只要包裹重量在5磅之内(这个重量涵盖了亚马逊86%的订单),且目的地距离亚马逊的物流中心不超过10公里,则物品将在下订单后半个小时之内由无人机送到用户手中。
此外,早在2013年底,EMS、UPS、DHL、FedEx等国际知名的快递公司也表达过要加入无人机配送包裹的阵营。2014年8月,谷歌收购了无人机公司TitanAerospace,并且称研发两年的无人机项目已经在澳洲昆士兰试运行,谷歌无人机除了将狗粮、疫苗等送往农场,也帮助披萨公司送外卖。
再说京东,京东经过几年的快速扩张,2014年成功上市,一时风光无限。但巨大的物流成本也一直是其难以言表的负担,当家人东哥自然知道柴米贵,似乎不需要马云指点。
那么,为了适应电商未来的扩张速度,难道只有放弃自建物流这一条路径可循?
无人机或许可以成为另一种选择
笔者从无人机制造企业了解到,无人机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也日趋成熟。比如,远程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让物流企业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对区域内的无人机进行远程调度,让无人机像快递员一样送货上门。
此前亚马逊透露其发展无人机的PrimeAir项目时,无人机的安全性及与其相关的监管政策被认为是无人机物流技术落地的两大障碍。
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无人机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国内一家无人机公司的智控负责人表示,“无人机可以采用双余度安全飞行控制器,两套控制系统同时工作。一套系统出现问题,就自动切换到另一套系统,以保障物流无人机的安全,与战斗机中的双发比单发更安全的道理一样。此外,无人机还配备了主动安全的安全伞。当无人机意外掉落时,安全伞自动打开,最大程度地降低无人机和物品的损失,以及可能对第三方造成的伤害。”
该负责人还表示,通过防诱导的关键技术,无人机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黑客攻击、无线电干扰等对飞行中的无人机进行航线干涉。
当然,就目前而言,政策监管仍然是一个问题,但谁又能定论未来几年这方面的政策不会有序开放呢?
2014年11月,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确定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将实行分类管理、有序放开,广州、重庆、长春等10余城市将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
试想,如果京东未来也用无人机来做物流,那么之前那些“人头账”还有必要去纠结吗?
还是拿大家都熟知的微软和苹果为例,如果说这两家公司分别代表着开放和封闭两种模式,那么京东自建物流的模式是不是和苹果自建生态圈的模式有点相似呢?
无人机物流如果成为现实,改变的可能是整个物流业态,这已经不仅仅是“京东行不行”的问题,至于京东如何利用目前的仓储布局与无人机物流进行整合,那将是京东“添翼”后的另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