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军琪:新形势下物流中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8-03-15 17:25 | 作者:尹军琪

  物流中心设计水平应以平时的需求作为参考,按照110~120%的能力进行配置。本着平时不加班,高峰时刻加班的模式,平衡高峰与平时的关系,这一方法可以应对2~3倍的高峰值。

  从管理的方面看,如何消减峰值数据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一是将收货作业放在平时进行,减少对高峰时的压力;二是对高峰进行削峰,把工作分解到随后的几天进行,如“双11”购物节的拣选任务分配到3~5天完成,这是可能的;三是对促销做好准备,提前提总和备货,减少补货压力;四是暂停非紧要工作,如B2B业务。此外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应对高峰的需求。在设计上,要考虑为此留出作业空间。

  3.管理难点转移。

  传统物流系统中,随着物流中心业务量的不断扩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人员,很多大型物流中心人员动不动就超过1000人,给物流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员减少了,却带来了另外的问题:系统的刚性。

  自动化系统的问题在于其能力的刚性。如堆垛机的作业能力,码垛机的码垛能力,分拣机的分拣能力,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包装机的包装能力等等。刚性能力决定了系统的作业能力。在保障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作业时间和满负荷作业应该是保障系统能力的决定性参数。这给管理者提供的余地不大。

  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问题很清楚,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设计因物流而改变,管理也因物流而改变。

  一设计因物流而改变

  通常的思维应该是物流因技术而改变,技术是设计的基础。

  在物流中心设计之初,的确不能脱离当前的技术水平,而提出不合实际的设计方案。但影响物流设计根本因素应是物流本身的需求。

  设计因物流而改变,是将物流的需求作为主体而提出,先有物流需求,再有物流设计。

  许多设计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技术而非需求,因而设计出不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案。这种为技术而技术,为先进而先进,为节约而节约的设计思想,导致了很多设计的失败,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大型物流中心的架构设计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到了一定规模的物流中心都不会很简单。这时的架构设计往往决定了设计的合理性。宏观方面说,物流系统架构包括采用多层库还是单层库,采用立体库还是平面库,采用手动作业还是自动作业,采用单一仓库还是多个仓库等等;从微观方面讲,包括站台选择单侧还是双侧,存储是否采用密集存储,拣选采用串行还是并行等。有时,包装方式,组盘方式,标签形式,业务流程,信息处理等均成为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

  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过大的物流中心会因为路线过长而影响作业效率,而将一个建筑拆分为多个建筑会导致收货、拣选、集货等成为问题。这时的设计就存在系统架构的选择。其实在很多情形下,库存拆分是困难的,而拣选拆分是可行的,典型的如烟草配送,因为SKU数量有限,往往采用并行的拣选系统而达到拆分的目的。再比如电子商务的三方物流,由于不同用户的库存是分开的,这就为拆分建筑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此外,关于设计定位也很重要。如自动化水平的定位。很多企业对自动化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总体的认识是自动化成本过高,不符合自身的需求。关于这一点,要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当作业量和存储量不大的时候,自动化成本会明显高于非自动化的成本;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两者会达到一个平衡;如果业务量再增长的话,自动化反而会显示出成本的优势。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业务量,对于不同的场合是有很大不同的,不是一个恒定的量。对于一个具体的应用来说,很容易对这个量或临界点做出估计。

  除了业务量以外,影响设计定位的还有人工成本、作业环境以及客观条件。我们看到很多日本企业采用的自动化水平都比较高,主要就是人工成本和客观条件决定的。如在特定的场地条件限制下,必须采用自动化立体库才能满足客户要求。这两年来,我们看到工业4.0项目中,自动码垛机器人广泛采用,其根本原因是人工码垛的成本会更高,此外,自动码垛还可以提升作业效率,提高码垛的标准化,以及减少库房的面积。

  为什么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除了成本考虑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自动化和智能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更低的损耗。越是大型的物流中心,越能显示其自动化优越性。

  总体而言,物流的设计要从需求出发,要有数据支持,不要只凭经验,尽管经验非常重要。对于习惯于传统作业的企业来说,要解放思想,从成本、适应性、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不要轻易否定自动化和智能化物流。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模式不一定适合于自己。

  二管理因物流而改变

  一个物流中心建成,其实只是最初的一步,相对于用好和管理好,才刚刚开始。

  物流的需求是什么?其实就是它的定义:简单而高效。

  以此为原则,物流中心的流程设计应以符合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为目的。落实在一个物流中心层面,就是如何收货(卸车、清点、质检),如何组盘,如何入库,入库上架,如何拣选(整件还是拆零),如何加工,如何包装,如何分拣,如何集货,如何交接,如何装车等。

  所谓“简单”,就是做各个环节的优化,剔除不合理的动作和不必要的环节,做最简单的动作,规划最短的路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如何考评一个职业物流经理的能力,根本上来讲,不是他懂得多少理论,读过多少书,去过多少公司,而是要看他如何理解当前的业务,提炼出简单的作业流程。从供应链角度讲,“简单”还包括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这里既有物理的衔接,如车辆的接驳,基于单元化物流的单元(托盘、纸箱等)的交接,也有信息的衔接,如车辆信息,货物信息,货物单元信息等。

  高效与简单相辅相成。除了简单以外,保持高效的另一关键是保证作业规范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尤其对于自动化系统。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系统故障对于效率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事实上,一次10分钟的故障,可能会导致全天效率下降10%甚至更多!

尹军琪

尹军琪

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文章:16 篇 阅读:1,541,955 次

  研究生毕业后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工作多年,历任计算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物流工程部副主任,市场二处处长,副总工程师等职务。1999年获教授级高工职称,2002年受聘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2013年兼任北京物资学院人生导师。现任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管理与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重机协会物流与仓储装备分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起重运输机械、物流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分析;2 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总体规划;3 物流中心关键设备计算机优化;4 物流中心库存管理系统(WMS)和控制系统(WCS)研究开发;5 物流中心动态仿真系统研究。

  主要荣誉和著作论文: 获原机械工业部优秀青年论文特等奖一次;2 获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3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4 发表各类科技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科技图书3本(部)。5 在1991年提出“二次惩罚法”优化设计理论,并成功应用于离散型优化系统6 在2005年 提出建设“合适的”物流系统理论。7 在2008年提出评价物流系统先进性的12项指标。8 获2013年度中国物流技术年度人物奖。


小编推荐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