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构建北极新航线?

2024-07-24 00:00 | 作者:李波


  中央航道,通过北极点附近,航线最直、路径最短,远离大陆,不受沿海国管辖,但冰层较厚,通航条件较差,全年封冻,平时只有带破冰能力的科考船会走,并没有商船经过。

  西北航道,邻近北美洲大陆加拿大北极地区,路线曲折,海峡众多,航道复杂,气候恶劣,冰情多变,通航条件不如东北航道,过往商船很少,加拿大宣称该航道为其“内水”,对于我国来说,东北航道更为重要。

  东北航道,从我国沿海出发往东,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后往西沿西伯利亚沿岸航行,经摩尔曼斯克,进入西欧和北欧港口,再沿大西洋南下到达欧洲各地,我国目前要开拓的战略备用航道主要是北极东北航道。目前天时、地利、人和,使北极航线破冰在即。

  1、天时

  几百年来,厚厚的海冰使北极航道一直不具备商业航运价值,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使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其中北极地区的升温更为明显,增温幅度为全球平均幅度的2-4倍。

  2012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低于350万平方公里,为有卫星记录以来北极最小的夏季海冰面积。按目前的天气变暖节奏,有科学家推测,到204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面积将小于100万平方公里。

  随着北极夏季海冰不断退缩,原先常年封冻的北极东北航道,夏季无冰期已经超过30天,逐步具备了商业开发的价值。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商业船只积极试水北极航道,据说,去年一年全球共有71艘商船通过了这一航道,我国也积极地参与之中。

  7月1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首次开通“北极航线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业务,对北极重点海域的海冰密集度以及气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形成北极海冰实况分布和气象预报解析报文。


  播发的内容,由天津海岸电台和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联合制作研发,通过融合风云气象卫星以及多种气象遥测遥感卫星数据,结合北极航线实际需求,对白令海峡、德米特里·拉普捷夫海峡、维利基茨基海峡、喀拉海峡等重点海域的海冰密集度以及气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形成北极海冰实况分布和气象预报解析报文。我国发射的北极卫星的轨道经过俄罗斯北方航道,可获取卫星数据以优化航线上的冰上导航和冰情预报。

  其实,早在2014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就组织编撰了《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指南》,日前正式出版发行,将为北极东北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海图、航线、海冰、气象等全方位航海保障服务。

  不施加任何人为影响,北极东北航线要等到2060年就可实现大规模通航,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因此,不能完全靠天时,必须要“人”加以影响:除了自然条件的“破冰”,还需要北极航道相关方面共同“破冰”。

  2、人和

  很早以前,虽然有所动作,俄罗斯并不特别重视北极航线,近年来,特别俄乌冲突爆发以,西方针对其进行了极限制裁,所有的利害关系都需要重新考量,北极东北航线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目前,俄罗斯非常希望北极东北航道成为欧洲和亚洲之间货运的一条主要航线,正实施“北方海路”发展联邦项目,其中包括建设基础设施,以实现北方航道全年通航,计划到2024年将货运量增加到8000万吨,到2030年将货运量增加到1.1亿吨。


  拥有核动力破冰船的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负责管理北极东北航线的航行,确保破冰安全,并定期对北极航线的水域进行生态监测,国际专家证实,北极航线的快速发展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2013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了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2017年7月中俄两国领导人就开展北方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达成政治共识;今年5月,普京宣布中俄联手开发北极航线,将北极航道打造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走廊。

  北极东北航线的开通,对中俄而言必将是双赢的局面,中俄正尝试开发从西伯利亚西北海岸的喀拉海一直延伸到白令海峡、全长5600公里的北极航道,将这条航道打造成全年通航的航道,直通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3、地利

  说起地利,就要说到《斯瓦尔巴条约》和破冰船。我国并不是北极国家,但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在北极有着潜在的巨大利益,中国应当积极介入北极事务,主动参与北极航运通道、自然资源的开发,而《斯瓦尔巴条约》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契机。

  其实,要获得与世界强国相匹配的影响力,不仅是开通北极航线,更重要的是在北极拿到一个立足之地,然而北极圈里的所有岛屿早已名花有主,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犹如天助,意外发现的北洋政府签订的一份条约起了重要作用。


  这里要用较大的篇幅,讲一讲故事性很强的历史——北洋政府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正是因为这个条约,我国今天在北极圈里有可以使用的一大片土地——斯瓦尔巴群岛。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是北冰洋周边的重要群岛之一,是北极地区的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煤炭资源,金属矿产、渔业及林业资源,潜在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早在上世纪初,当年的列强对这个群岛归属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列强们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斯瓦尔巴条约》,条约规定,这个群岛的主权归属挪威,但缔约国公民可以不用签证自由进出,同时还可以在这里自由从事除军事活动以外的所有活动。

  1920年,有18个国家签订了该条约。1925年,缔约国又邀请了另外33个国家参与签约,其中法国邀请了中国。当时段祺瑞领导的北洋政府,经过认真研判,才在这份条约上签了字,于是中国成为了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之一。

  斯瓦尔巴群岛距离中国7300公里,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这个条约渐渐被人遗忘。直到1991年,中国大气物理研究员高登义在北极地区考察时偶然了解到中国居然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之一,立刻将该情况上报,并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依据这份尘封的、已无人知晓签过的条约,顶住了来自美国、挪威等国的压力,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考站——“黄河站”,从此拥有了在北极圈的落脚点。

  将来,以《斯瓦尔巴条约》为基础,中国应依靠实力在北极国际法的制定、科学考察、资源和航线的归属权等方面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为我国企业开发北极航线扫清障碍。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