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资本涌入新消费、新科技之后,沉寂数年的机器人赛道再度局部升温,大量资金正朝着工厂方向奔去,工业机器人再度成为“宠儿”。
“松山湖的机器人企业要被创投们抢光了”,这是自去年中旬以来,便在创投圈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科技创新时代,政策红利发酵,人工智能“蠢蠢欲动”,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工业机器人渴望突破与自新。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四五”时期迈向中高端水平。
“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20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据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2020年,国内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3万套,同比增长49%,产量继续创历史新高。此外,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达72.7亿美元。
政策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技术变革助推工业机器人品牌国产化加速,下游应用领域拓展倒逼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扩容,多重利好因素共同催化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订单量增长趋势确定性较大,也引起资本高度关注。《金融时报》记者根据IT桔子统计,2021年,仅在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便发生了90起融资,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为2020年融资额的两倍。
去年以来,红杉资本、真格基金、五源资本等私募机构相继奔赴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考察项目。以海柔创新为例,作为一家专注于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公司,海柔创新在去年半年内便完成3轮融资:2021年3月,完成亿元B+轮融资,五源资本领投,源码资本、华登国际跟投;5月,完成C轮融资,五源资本领投,红杉中国和源码资本等跟投;9月,获得超两亿美元的D轮投资,投资阵容继续扩大。
与此同时,美团、字节跳动等产业资本也不甘落后,陆续“带资进组”。其中,美团战投2021年在机器人赛道共有5次投资,其中两次都投给了梅卡曼德机器人,该公司在短短五年内成长为全球AI+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发展最快、落地应用最多的公司之一。近两年,字节跳动也多次出手机器人赛道,迦智科技、思灵机器人、Syrius炬星等工业机器人公司背后投资方均出现字节跳动身影。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协作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正逐渐走到资本聚光灯下。有数据统计,工业机器人领域获投企业前三大细分品类分别是移动机器人占29%、机器人软硬件供应商占23%、协作机器人占16%。
市场观点认为,现阶段机器人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而是从人类手里接过重复性的工作,让人类专注于决策和判断。移动机器人主要做的是基础性工作,是对搬运方式的革新,柔性化和智能化程度很低,并不能真正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工业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过程中,协作机器人的崛起是一种必然,人机交互已不再是单纯的“机器+人”的物理交互,而是要迈向新的共融模式。
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结合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多的功能,工业云将更全面地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工业机器人朝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进一步转型升级。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协作机器人正是中国弯道超车的突破口。众所周知,在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和库卡的出货量,占据全球出货量的一半。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替代的方式往往来源于通过并购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或较为被动的受益于下游制造业升级。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因为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其需要的是在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智能执行等技术上的创新,这方面国内实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试点示范,进一步强化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政策支持。
智能制造时代已来。在政策支持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可借助优惠产业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研人员和技术引进,协同行业内企业或公共研发平台,布局前瞻性技术和下一代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预计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云平台将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重要赛道,推动工业机器人品牌国产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在上述报告中提到。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