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 物流絮语
编辑 |物流絮语
图片来源 | 网络
近日,有105家中概股遭到美国退市威胁,其中不乏物流股,有中通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股,也有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物流股,还有网络货运股达达,怎么办?对于拟上市的物流公司,特别是高科技智慧物流公司,赴美上市还是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文对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预摘牌,谁最受伤?
目前在美股的中概股公司共约250家,近日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的105家,加上之前列入的23家,共计128家,已经超过一半。
在这些预摘牌股中,不乏物流电商股:快递物流方面,有中通快递和百世集团;航空物流方面,有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物流新业态方面,有“即时物流第一股”达达和“数字货运第一股”满帮,而电商物流方面,阿里,京东,拼多多都在名单之内。
如果从泛物流的角度来看,预摘牌中大部分公司都于物流电商有关,不说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哔哩哔哩,就拿“知乎”来说,也有电商业务,而且是高粘性、高质量的用户群。
那么,从3月开始的美国中概股退市风波,对物流股来说,谁最爱伤?当然,列入名单里的物流中概股肯定受伤,而受伤最严重的,是没有上市,而要准备上市的高科技智慧物流公司。
正逢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一变革浪潮,中国智慧电商物流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无人技术、大数据决策体系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嵌入,云计算叠加,连接人、车、货、场的物流互联网正在加速形成。
智慧物流处于飞速发展的成长期,需要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需要加快上市的步伐。智慧物流,有依托资本力量迅速壮大的头部企业,榜样的力量,使不少高科技物流企业,紧锣密鼓的朝着上市的方向做着最后的准备。然而,智慧电商物流肯定是中美竞争的关键赛道,必然受到打压。
诚然,“预摘牌”名单中的公司全部最终被强制摘牌的可能性很小,但名单会影响资本市场对这些公司的投资预期,更会对计划赴美上市的公司起寒蝉效应,使其望而却步。
美股市场是最为活跃的科技股投资市场,并且IPO门槛低、流程短,此次的预摘牌风潮,特别是要满足SEC和PCAOB的要求,使纽交所上市之路更难,使需要海外资本,需要境外上市通道的高科技物流股筹集资金的渠道变窄,影响其发展。
另一方面,监管收紧,预摘牌风波下,外国PE投资的活跃度已大不如以前,高科技物流企业可能失去最大的融资渠道。一直以来,外资的规模远远要比内资大,如果失去美国市场,物流新兴企业很可能在融资方面出现困难。
不错,高科技物流公司的上市,除了美国,还有国内,还有港纽所,但估值可能没有美股高,并且,美股流通性强,定增频次高,很多公司上市以后,股票增发融资金额甚至比上市时募资金额还高。
高科技智慧物流股,由于其特有的属性,需要烧钱,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预摘牌风波,受伤最大的肯定是高科技物流股,其中尤以智能物流装备企业受冲击最大。
美国对中国有竞争力的智能物流装备企业,不仅是监管的打压,更是列入制裁清单进行打击,并且层层加码。
海康威视,世界排名第一的安防巨头,其实也是智能物流股,近几年屡遭美国打压,近日,又传出,美国正准备对其实施新的严厉制裁。
智慧出行系列解决方案,人脸识别、AR等人工智能领头羊的商汤科技;全球最大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智慧仓储,物流场景的软硬一体化的旷视科技;末端无人化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数字化支持者科大讯飞等高科技企业都在美国制裁名单之列。
高科技物流公司希望得到美国公平、没有偏见的对待。然而,打压,总是有各种堂皇的理由,以双标的“高大上”人权这个筐,总能装入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二、怎么办,山前有路?
对于众多公司列入预摘牌,政府相关部门确实在积极推进解决问题,但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特别是信息安全,不能让步,也不会让步。
《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中概股提交的审计底稿,包含公司最基础财务数据。对于赴美上市的物流企业来说,手上握有物流数据、用户数据,关乎我国公共信息安全,去年的滴滴上市引起的数据安全事件,就是教训。因此,《外国公司问责法》苛责的要求使得企业难以合规
加之,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动荡不安,通胀、俄乌冲突、高油价,使美国明里暗里不断的打压中国公司成为既定方针,从前些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就开始了。
3月开始的美国中概股退市风波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近的目标是让资本回流美国,拯救美国的债务风险危机,远的目标是打压中国的发展与复兴。
美国SEC近期的一系列动态,对中概股的监管越来越严苛,借用新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将大部分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可以说是极限施压。
美国针对中概股的打压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企业,企业创始人也难以幸免,比如:阿里的股票暴跌,美国投资者联合起来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马云给他们一个交代;刘强东在美国的“仙人跳”事件也可能另有背景。也就是说,打压不仅以企业作为攻击对象,而且以具体的企业家来作为攻击对象。
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加之预摘牌,中概股的表现大起大落,前景也令人担忧。但近期由于我国政府的发声,政策的协调,市场对欲摘牌名单及可能后果已经有了预期,并有步骤地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大部分中概股有业绩做支撑,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普遍看好,不是一国或数国的打压所能左右。
对于中概股中的大型国企,陆续启动退市,去年开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海油等都发表声明从美国退市。而民营的平台型企业将采取回港上市的方式应对,离美返港,将成为一股全新的潮流,也完全符合市场趋势。
其实,不少中概股早已先人一步,提前做好了预防,其底气显然比其他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的企业更足一些。比如中通,比如阿里、京东,早已是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两地挂牌状态。
两地股票可以互换,美股投资人可随时转换为在香港持有,香港主要上市的上市地位不会受美股相关监管影响,摘牌影响有限。
尚未返港的企业,无论现在是否出现在名单上,返港上市都成为规避风险、图谋后招的现实选择,以对冲美国的退市风险。
滴滴于去年12月3日宣布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据传美股上市的满帮集团也会跟随走滴滴的路线,从美股退市继而转战港股。而早在2020年8月,百世集团被传回港二次上市。
港交所也为此作了针对性部署和政策扶持,近年来港交所不断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已为存在退市风险的中概股“托底”,
港交所不断创新和完善上市机制。2018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中概股二次上市;2021年11月,港交所又拓宽了第二上市制度,为中概股返港扫清障碍;5月4日,中国证监会强调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推进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落地。
同时,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多重政策,对于在美的中概股能否更便捷回归A股创造条件。
去年港股募资金额最高的10只上市新股中,有5只是回巢的中概股;截至今年1月份,共有约60只在美上市中概股符合未来3年返港上市的要求。
返港上市的方式有三种:私有化退市后重新上市,双重主要上市和二次上市。各有优劣,但在现阶段,最适合是双重主要上市。双重主要上市,如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并不影响在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
打铁还须自身强,中概股返港上市是需要底气的,稳健的营收、充足的现金流和优质的用户群是返港的必备条件。例如已回归港股的中通,是通达系老大;回归的京东,是电商三巨头之一,具有优秀的业绩,良好的社会口碑。
京东,在列入美股预摘牌名单后,宣布现金派息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32亿人民币,此举表明京东不受预摘牌影响,对业务前景和现金流缔造能力充满信心,并以更灵活的方式提高股东回报。
另外,新交所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蔚来就宣布拟在新加坡证交所二次上市,公司在新交所上市的A类股可与其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份实现完全转换。
对于预摘牌,公司也不是完全被动,3月以来,中概股开启了新一轮的“回购潮”。3月22日, 阿里巴巴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增至250亿美元,小米集团按最高总额10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
“回购潮”表现了中概股公司对其公司前景的乐观态度,是基于强劲稳健的财务表现和增长计划的有力举措,也表明当前股价并未公允地反映公司的价值。
三、拟上市,何去何从?
上市,登上资本证券市场,是众多企业的出道之路,近年来,物流电商企业前赴后继,走上这条资本之路,这是因为,上市是公司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加快发展的需要。
想当年,中通在美上市,募资14亿美元,成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上市募资规模最大的一单,也是自阿里巴巴以来赴美上市募资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IPO;百世物流紧随其后,开启了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进程,融资的规模达10亿美金,曾风光无限。
相较于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后,股东须得在较长时间内锁定股份,中通在纽交所上市,锁定期短,给予了投资者以更大的灵活度将所持有的股份变现;在我国证券市场严格的监管政策环境下,连年亏损的百世物流短期内很难在国内完成上市,在美上市似乎从容一点。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股是我国大部分顶尖企业上市的终极目的地,然而,最近几年美国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对我国企业,特别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尤其是监管的严苛,使其吸此力正在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中美之间的事情。
现阶段,中国公司想要赴美上市,不仅需要满足SEC和PCAOB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中国的相关监管要求。SEC和PCAOB的新规,不仅影响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还会影响中概股公司的股票增发、后续融资。
目前,华尔街头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淡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不再是上市的首选地。早在去年六月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存在,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一度停滞,去年下半年只有4家中资企业赴美IPO。
在当前的形势下,港、中是最受物流企业青睐的选择,相比A股市场,出于盈利、境外融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企业还是会优先考虑港股作为上市地。去年下半年以来,赴港而非赴美上市的国内公司数量就大幅攀升,港交所大有取代纽交所成为中概股首选上市地的趋势。
2022年是物流企业上市的关键一年,今年,至少将有不少于十家企业正式上市,而截止目前,仅已透露上市意向的企业就有20多个,加上涉及智慧物流的就更多。
这两年,也是智慧物流装备企业上市的高峰期,海康机器人、极智嘉Geek+、科捷智能、中邮科技、北自科技、旷视科技、欣巴科技等都计划2022年进一步推动上市进程。
港交所成为首选。人工智能,智慧物流股,商汤科技等明星独角兽都抛弃美国,选择转投港交所;货拉拉多次传出赴美上市,但最终决定在港股上市;福佑卡车去年5月14日曾拟登陆纳斯达克,随后传出转战港股消息;路歌于2021年11月12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安能物流计划筹资5亿美金赴港IPO。
据彭博社消息,极兔速递拟在美国上市,募资额超过10亿美元,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变策略,选择港交所。
对于高科技物流公司,不仅要转变上市的方向,也要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政府的制裁与打压,未雨绸缪。海康威视就开展了对美国物料的替代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安防产业链最为核心的IPC处理器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存储器芯片主要供应商来自日韩,模拟芯片的国产替代也在不断加强。
结语:近两年,受到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物流中概股的发展之路并不好走,但中国物流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特定的优势,而高科技物流装备企业,在终端产品的设计能力、推出产品的节奏、成本的控制、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美股的监管趋严,只是对短期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不改长期发展趋势。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