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山东省确定在黄三角地区集中资源、产业和技术优势,大力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冷链物流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旨在确保食品安全、促进产销双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产品产销保障系统和“来可追溯、去可跟踪、信息可存、责任可究、及时召回”的农产品品质安全管理系统。近日,笔者就该项示范工程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调查。
清晰的分工与产业协作绞合,
造就农业发展的高效与全产业化
黄三角地区资源优势明显,拥有近800万亩未利用地和1500万亩浅海,到2015年,黄三角地区计划治理荒碱地1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资源得天独厚。不仅如此,黄三角生态系统独具特色,物种资源和牧草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优越条件。
此外,黄三角地区具有良好的高效生态产业基础,是我国传统的粮棉、果蔬、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区,已形成寿光蔬菜、山东黑牛、沾化冬枣、希森马铃薯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拉动效应,变单兵作战为集群奋战,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冷链物流科技示范工程的首要任务。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示范工程”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和冷链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实现产学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黄三角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探索,对全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冷链物流科技示范工程,聚焦于建设“菜篮子”“米袋子”,但在整个链条上却是一二三产业同时发力,分工合作绞合发展,使第一产业形成了融合二、三产业的全产业化发展格局。种、养殖基地和农民提供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的进入龙头企业进行加工生产,企业产品通过物流到达销售平台进入居民家庭。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流转过程中,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完美融合。而销售平台通过物流链条对第一产业的触角延伸,不仅为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而且拉动了第一产业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增强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后劲,激发了第一产业的发展热情。2011年,黄三角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68.73万吨,畜产品229.72万吨,水产品135.5万吨、蔬菜996.56万吨,分别完成规划目标的109.7%、109.4%、67.5%和101.7%。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90家,通过农产品“三品”认证的企业达284家,产品数量达1149个。
物联网技术与产业联姻: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产销模式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显而易见,实现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必须打破区域制约,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分散走向集约,产业化是必经之途,而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流通领域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则开启了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光明之路。示范工程短短一年的建设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选择黄三角作为示范工程的实验基地,除了黄三角自有的资源优势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因素是黄三角国家开发战略的实施。围绕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经过反复调研,确立了“拉进来”、“推上去”的黄三角发展计划。
2008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复,以鲁商集团为依托组建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物流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拥有庞大的“产学研”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完成了一系列成果转化项目。目前,工程中心在智能信息化、冷链工程、保鲜安全工艺和供应链管理体系方面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优势,可为农业产业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人才、技术和培训保障。“示范工程”的建设,就是将黄三角的农产品拉进这个高端平台,融入这个物流体系,通过生产、流通、科技等各类工程项目叠加投入和资源整合,打造出基地、流通、科技三大知名品牌,进而把黄三角农业产业“推”进全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过开展节能环保冷链装备技术集成研发,推进新型品控设备及配套工艺研发,面向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着力解决冷链物流运营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这是鲁商技术中心的核心任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国利告诉记者。
产业化的目标是市场化。以高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网,则是联接产业与市场的重要一环。处于物流链条末端的销售平台,是整个物流体系的龙头。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国有商业企业,兼具流通和技术优势的鲁商集团责无旁贷的成为了“示范工程”的重要引擎。鲁商集团控股的银座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在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流通品牌方面有着较大的产业优势,可有效保障建立优质优价、以商促农的价值实现体系,以“银座”为品牌的现代零售业,其零售网络已遍布山东为主,并拓展开设至江苏、河南、河北、陕西等省,1万平米以上门店110多家,便民店160多家。省黄三角建设产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黄三角优质农产品进入银座后,区域内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销售平台,产品的持续热卖,引发了黄三角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浪潮。到目前为止,黄三角地区建设了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200个,培育了百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基地、10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15万亩优质海参养殖基地和5万亩大闸蟹养殖基地,高青县10万头山东黑牛繁育基地已初具规模。
“透明”产业链破解食品安全问题:
想吃你就大胆地吃
如果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比作珍珠,高科技物流则把这些珍珠串成了美不胜收的项链,而赋予这串项链生命活力的,就是冷链技术。
“无水运活鱼”是解读冷链物流的一个形象案例。所谓无水运活鱼,实际是使用了一种特殊方法让鱼“休眠”。通过产地催眠、贮运过程中精准的温湿度控制休眠、到达目的地后间歇升温解除休眠“唤醒”活鱼的方式,为鲜活农产品运输提供时间保障。王国利告诉记者,通过试验,大菱鲆在无水保活试验中可存活72小时以上。“冷链物流技术的核心不是单纯的”冷“,而是适度。有些产品冬天要保温,夏天要冷链,不同的季节要求不同,最终目的是以最科学的方式,将鲜活农产品送达目的地。”
冷链物流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的“保质”
质量追溯与远程信息监控体系的建设,则使这个“保质”的过程变得“透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省发改委黄三角建设产业处处长杨宝远告诉记者,“示范工程”对采收的农产品统一标识、统一编码、统一管理,为每一个农产品配上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对来自黄三角的每一件农产品,消费者都可以清楚地查到它的”前世今生“”。
记者在国家农产品技术中心智能信息技术平台看到,工作人员轻轻用鼠标一点,监控大屏幕上便打开了中澳肉鸭鸭苗孵化、宰割车间以及高青大地黑牛分割包装等实时画面,连高青农凯米业公司的废料出口以及猪肉屠宰车间的病猪肉焚烧炉等也在监控之列。
在济南银座超市的“黄三角优质农产品专柜”,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商场配备的农产品溯源专用查询机,当消费者购买到一件商品时,可以在查询机上输入属于该产品的编码,查看到产品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运输、上架过程中时间、温度的控制等内容,消费者也可以观看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外的产品生产过程视频,与生产厂家实现“零距离接触”。借助这一过程,让消费者在比较关心的食品来源及安全性上,真正吃下一颗定心丸。
定心丸化作健身丸,透明产业链正快速拉动起消费的马车。在银座超市的各个黄三角产品专卖柜台,记者总能看到踊跃购买的人群。家住济南舜玉小区的刘大爷指着购物车对记者说:“人们都说追求生活的质量,吃得安全可是第一位的哪。”
示范工程正在展开黄三角经济腾飞的翅膀。据不完全统计,示范工程的实施可带动当地就业人数11万人,带动黄三角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及相关产业经济收入近20亿元,未来3年农民收入每年可增长15%。
黄三角冷链物流技术科技示范工程,解决了积困已久的食品安全问题,创造了农业产业的全产业化发展模式,展现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雏形。在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成为重要的政策环境优势。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林业厅等多部门均参与其中,并落实了各自目标与分工。各级政府部门分工与合作的有机绞合,铸造了示范工程的斐然成绩,也成为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