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快递行业龙头,在面对四面都是强敌的压力下,不得不通过上市融资,增强公司实力,打响龙头老大的保卫战
面对竞争对手申通、圆通纷纷借壳上市,“不差钱”的顺丰集团总裁王卫也坐不住了。
2016年2月18日,顺丰速运发布了上市辅导公告,表明公司打算在国内上市,目前正接受中信、招商和华泰联合三家证券公司的上市辅导。
这个消息刚一发出就引爆了整个快递圈儿,一时之间,猜测和传言纷然四起。要知道自成立后20年里,顺丰对外来投资和上市十分冷淡。据说有外资银行找中间人,愿意出一千万美元的佣金,求各路资源说服顺丰接受投资。因此,很多人对于顺丰启动上市感到意外。
不过,纵观如今的快递市场,王卫的选择也是被逼无奈。对于顺丰来说,去年在快递行业的老大哥的地位被新势力圆通速递一度超越,外部同时还面临菜鸟和京东的入侵,民营快递之王的地位已经不保。
过去几年,顺丰的内部转型并不顺利,重点推出的“嘿客”的社区O2O门店经营不善,有消息称亏损高达10亿元。
有快递市场研究人士称,对顺丰来说,上市融资几乎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不过,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王卫有何独特应对之道?顺丰的龙头地位能否稳固?此次上市,又有何目标?对于这些疑问,记者曾发采访提纲给公司,但时过半个月,公司未能给出任何解释。
偶然的机会进入快递行业
尽管如今的快递行业,各家公司林立,但王卫应该是民营快递行业的第一人。
王卫197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高校的大学教授。但生于典型知识分子家庭的他却没有上过大学。在王卫7岁的时候,全家人从中国内地移居到香港,但是父母大陆的学历到了香港却不被承认,使他们不得不去做工人,挣着微博的收入。当时面临的境况是一穷二白,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也使得从小尝尽贫穷和歧视滋味的王卫在高中毕业之后不再读书,而是选择早早走入社会。他当过清洁工,当过搬运工,在叔叔手底下干过活儿,后来,在顺德印染厂的一份工作令他开启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香港公司因为成本的原因纷纷在广东设厂,只在香港留一个店面。但做印染要把样品寄到香港给客户看,这个过程非常困难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麻烦,很多工厂纷纷在码头边求人帮忙稍样品到香港。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的王卫看到这方面需求越来越大,开始动了自己做快递的念头。于是,1993年,22岁的王卫从父亲那里借了10万元资金,与几个伙伴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注册成立了转送快件的顺丰公司,那一年公司只有6个人。
由于市场需求的旺盛,王卫的公司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已经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手上。那时,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均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虽然这种野蛮增长的方式,使得顺丰一度被称为“老鼠会”,但也使尝尽贫穷滋味的王卫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这时的他,不过才25岁。
王卫曾在一篇自白中说过,“当25岁就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也像很多人一样,产生了目空一切的感觉,那时的我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王卫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我也是有钱人了。”
王卫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三点:“第一,随着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样了。第二,感谢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不断泼我冷水,让我保持清醒和冷静。第三,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
危机感促使不断创新
本来已经逐渐淡出具体经营业务的王卫在28岁的时候又做出了一个对顺丰影响深远的决定。那就是取消加盟制,将整个顺丰集团改为直营。
这场收权运动因一通服务投诉电话而起,加盟店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长期下来对顺丰的形象造成损害。这项变革当然触动了地方加盟老板的利益,当时,王卫的性命甚至受到威胁,传言有地方老板雇凶准备刺杀王卫,但凭着自己的果断和强势,2002年顺丰终于收权成功,从此转为直营制,并且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
虽然这场变革令王卫身边从此多了数个人高马大的保镖,但却令今后顺丰与其他民营快递相比在管理体制方面有了很大优势。从此,顺丰也开始确立国内高端快递行业的定位。
在顺丰的发展过程中,王卫总是会抓住一些巧妙的机遇,做出一些当时无人敢想的超前创新举动。
2003年的“非典”又给顺丰创造了一个机会。当时由于恐慌,人们都不敢出门,这使得航空公司遭受了很大损失,很多公司开始低价售卖飞机,王卫趁此机会,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买了两架飞机,使顺丰成为国内第一家有自己的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
也许,就像王卫所说,“高中就离开学校,让自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一切都回归到‘面临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东西’上。有时我们学了某个框架就想套用,但因为不理解设计初衷总会有不匹配。”正是因为这样,在公司的内部发言中,王卫多次强调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承担,才是顺丰文化和顺丰精神所推崇的。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王卫有危机四伏的感觉,这么多年来,无论于顺丰还是王卫,始终都不敢停下脚步。
日益庞大的顺丰帝国
顺丰成立23年,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成有着34万员工的庞大帝国,令人无法不感到震撼。王卫在如何管理自己的员工方面,向来也有一套聪明的方式。
当年收权,王卫并没有全收。他只是把不听话的加盟老板的权力收了,底下的员工只要听话,不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仍然可以继续为顺丰工作。这使得整个顺丰的收派员全是个体加盟,自己管自己,使基层员工有了很大的积极性和灵活度。
据顺丰速运集团副总裁杨峰说,在当年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这也许因为王卫早年曾经体会过基层的辛苦,也尝过底层的心酸。
王卫信佛,他曾多次在内部谈话时与员工分享自己的佛学理念。他会讲“我们需要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以及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会告诫员工“要正确理解威的内涵,威不是建立在金钱或权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会谈企业管理的心法四诀:“有爱心、舍心、狠心、恒心”。也曾说“员工要尊重,给他尊重;要收入,给他收入”。如何让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几十万员工有归属感,并且认可公司,也许需要这种换位思考的文化制度与信仰内核。
新形势陷入发展困境
王卫曾经说:“人这一辈子的成就、际遇,是跟上辈子积下来的福报有关联的,不管你权力多大、财富多少,很多东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说你是男是女,什么地方出生,长相什么样,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运气好坏,明天成功与否。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你都控制不了。”也许,这几年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又令他再次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2009年以来,顺丰的竞争者们开始了迅猛发展。伴随着电商时代来临,四通一达靠着便宜的价格抢占着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在过去两年里,快递市场出现了更大的两个玩家,马云和刘强东强势入侵。马云创建了菜鸟网络,刘强东则壮大了京东物流。
这些变化令王卫感到更多的危机感。2013年,一向拒绝资本市场的王卫接受了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的橄榄枝,让出了24.5%的股权,这些投资机构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与国资系统有着深厚的渊源。
不过,王卫在新环境下的第一次尝试却显得不那么顺利。
2013年,顺丰试图进入国内火热的O2O领域,期望以其在快递圈的优势拓展业务。开始开设名为“嘿客”的社区O2O门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拥有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这一模式也在当时刷新了国内电商格局。王卫也曾表示,“‘嘿客’的商业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是选择等待商业模式成熟后再建店,还是先建店再摸索商业模式?顺丰选择后者。”
但两年过去,顺丰嘿客被曝亏损10亿元,看来已经成为了王卫探索商业新模式道路上的牺牲品。各门店一直没有盈利,因定位模糊在传统便利店与电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顾客寥寥,前一阵还改名为顺丰家,好像试图抹去曾经失败的影子。
行业整合的必经之路
物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靠规模、网络取胜的行业,快递公司除了要解决利率低的问题,其末端的基础设施、转运中心等都需要大力建设,而快递员的人工成本最高可占总收入成本的60%以上,这些都是现阶段面临的基础问题,因此快递公司急需大量资金,谁先获得巨额融资,谁就有机会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
未来整个快递行业必将进入整合期,而且在其他大多数国家,比如美国,一般都是只有两到三家物流业老大。如果顺丰想要整合他人而不是被他人整合,就要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对手已经加速快跑。去年底,申通、圆通已经相继发布了借壳上市计划,处在国内快递业第二梯队的全峰快递则选择在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提交IPO申请,宅急送也公开表示过自身上市计划。中通也计划赴美IPO,时间拟定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拟融资10亿至20亿美元。
听到顺丰上市消息后,很多人都会拎出王卫在第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但其实接下来他还说过,“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
也许,现在已到了不为钱也要上市的时候,否则曾经作为行业龙头的顺丰将成为被整合者,这绝对是王卫不能接受的。正如王卫所说,“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的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也许,现在只有通过最为烟火气的上市才能继续成就理想主义的王卫了。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