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仓储物流规划框架,解读模型的架构与应用

来源:中国仓储自动化网 | 2019-05-31 14:41

  我们将仓储物流规划的框架和步骤进行整合,并按照两者中各要素的层级及相关性对应到模型的各个层级中去。其中,规划的框架按照从顶层到底层的层级分别为:行业需求(D)、规划目标(T)、物流运作流程(W)、优化与设计方向(P)、规划与设计内容(E)、支持层(R)等六个层级。按照仓储物流的规划步骤依次为:数据分析(S1)、问题诊断(S2)、优化方向(S3)、优化建议(S4)、备选方案(S5)、评估维度(S6)、评估指标(S7)、实施方案(S8)等八个步骤。

  笔者也在多次仓储规划项目中对该模型进行使用。本文借助某案例来说明模型的使用方法,模型中的灰色部分即案例中涉及的模块和内容。

  

640.webp.jpg

 

 

  行业需求(D)

  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的变革会有新的战略规划,如调整经营方式、市场占有率等等,同时物流量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适应或达到这些改变,物流需要在不同的方向上给予支持,因此物流规划的目标和要素也不同。不管是制造行业,或者是零售分销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当触发仓储物流规划需求时,都可以借鉴本模型进行仓储物流规划。

  规划目标(T)

  仓储物流的规划目标可以从效率、成本、灵活性、服务水平四个维度表述。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战略和业务需求,确定这四个维度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并对这四个维度的指标进行量化赋值。

  与此同时,规划目标还可以支撑在设计完成之后对备选方案进行系统性评估,评估的维度【S6.评估维度】和规划目标的维度一致,即效率、成本、灵活性、服务水平。可以根据需要,从近百个仓储生产力指标【S7.评估指标】中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评估体系,检验规划的效果,并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物流运作流程(W)

  在仓储规划中,为了对仓储流程分析得更清楚,可以构建一个多层级的流程模型。

  第一层级为仓储的几个重要活动,如入库、存储、出库。第二层可以进一步细分,如细化到卸货、质检、收货、入库暂存……等具体的活动。仓储中心的定位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是原材料仓还是成品仓,其中的流程要素大多一样。模型中所示为成品仓储运作的核心流程。

  在对仓储中心进行规划时,第一步就是对仓库的数据进行分析【S1.数据分析】,归纳推理仓库的特征。特征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类是按照对象进行基础环境分析,对象包括:订单、物料、客户、设施、车辆、库存、人员、包装、设备、活动。一类是按照上述所构建的流程模型,在各个活动中对前述的对象(如订单、物料…)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可以借鉴我们梳理出的指标,一共上100个指标可供参考。

  特征分析的目的是对仓库进行诊断【S2.问题诊断】,找到仓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对象和流程的角度并结合指标来进行数据分析和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清哪些问题是主要问题,哪些问题是次要问题,避免我们迷失在大量的细节和数据中。

  优化与设计方向(P)

  虽然仓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各种各样,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可以归纳为两种,优化资源配置和优化作业策略【S3.优化方向】。仓储流程活动中需要调用“设施、设备、人员”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就是对设施、设备、人员等资源要素进行优化,力图达到系统性最优。

  设施配置就是对仓库布局进行规划。仓库的布局包括主要功能区和次要功能区,一般有二十个左右的功能区,将这些功能区重新进行布置,可以达到更加有效的空间和面积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设备配置就是规划作业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人员配置即规划人员的数量和作业计划。资源的配置需要根据规划的需求,如作业要求、运作效率、成本等,来对资源的配置进行约束,并求出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优化流程就是优化操作活动中的批量批次,或者作业手段等,以提高作业效率和灵活性。总之,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向上,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优化的建议【S4.优化建议】。

  规划与设计内容(E)&支持层(R)

  在确定优化的方向和建议后,需要提供备选方案【S5.备选方案】。方案包括设计层和支持层两部分。设计层包括功能区布局及面积测算、物料动线设计、作业流程设计。支持层包括SOP、IT、设备配置方案【S8.实施方案】。功能区和动线的设计可以借助SLP布局方法,或仓储物流规划平台。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排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