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设计、运营评价参数

来源:搜狐网 | 2019-04-24 10:46

  仓库有诸多的评价参数,主要包括:

  01建筑面积及各项参数

  1)建筑系数

  建筑物实际占地面积与库区总面积之比,反映库房及各建筑物在库区内排列的疏密程度,以及总占地面积中库房比例的高低。

  2)建筑面积

  仓库建筑结构实际占地面积,用仓库外墙线所围成的平面面积计量,多层仓库建筑面积是每层平面面积之和。其中,除去墙、柱等无法利用的面积之后称有效面积,有效面积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利用的面积。但是,可利用的面积中有一些是无法直接进行储存活动的(如楼梯),除去这一部分面积的剩余面积称使用面积。

  3)建筑平面系数

  库房使用面积与库房建筑面积之比,用于衡量使用面积所占比例。

  02影响仓库面积的主要因素

  1)货物储备量:

  决定了仓库的规模。

  2)平均库存量:

  决定所需仓库的面积,以一定时期内仓库日常经营中实际库存量的平均值核算,单位可用吨、立方米或托盘数。这个值可以反映仓库日常工作量的大小。

  3)仓库吞吐量:

  反映了仓库实际出入库的货物量,与仓库面积成正比。

  4)货物品种数:

  在货物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货物品种数越多,所占货位越多,收发区越大,所需仓库面积也越多。

  5)仓库作业方式:

  机械化作业必须有相应的作业空间。

  6)仓库经营方式:

  如实行配送制需要有配货区,进行流通加工需要有作业区等。

  03其它技术参数

  1)库房高度利用率

  货垛或货架平均高度与库房有效高度之比,反映库房空间高度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2)库容量

  仓库内除去必要的通道和间隙后,所能堆放物品的最大数量,可用吨、立方米或货物单元表示,表示仓库储存能力,其大小决定了仓库的建筑规模。

  3)仓库有效容积

  仓库有效面积与有效高度之积,用于描述仓库立体的储存能力和利用情况。

  4)库存周转次数

  年入库总量或年出库总量与年平均库存之比。在年入(出)库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周转次数,可降低库存的数量,减少仓库有效容积的占用。库存周转次数越多说明资金周转越快,一些经营好的仓库可达到每年24次以上。当然,对于储备性仓库这不是一个重要指标。

  5)出入库频率

  仓库出入库货物的频繁程度,反映仓库作业量的大小和作业速度的高低,其大小决定了仓库内搬运设备的参数和数量,一般用吨/h、托盘/h、立方米/h表示。

  6)利用率

  仓库面积利用率

  一定时点上,存货占用的面积与仓库可利用面积之比。

  仓库空间利用率

  一定时点上,存货占用的空间与仓库可利用空间之比。

  单位面积的库容量

  总库容量与仓库占地面积之比,评价仓库储存空间利用程度。

  库容量利用系数

  平均库容量与最大库容量之比,一般取平均值,用于评价仓库经营情况和储存能力利用程度。

  7)效率指标

  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

  仓库全年出入库总量与仓库总人数之比,取决于仓库的机械化程度。

  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程度

  货物装卸搬运的作业量与总的装卸搬运作业量之比。

  机械设备的利用系数

  机械设备的全年平均小时搬运量与额定小时搬运量之比,可用来评估机械设备配置的合理性。

  除去以上参数,决定仓库性能的还有:贮存物品的特性、托盘及其辅助工具的尺寸、仓库的自动化程度、出入库平均作业时间、仓库约束条件(如运输条件及地面承载能力)等。

      仓库设计之建筑要求

  仓库设计包括布置设计、建筑设计、搬运系统设计和公用设施设计。其中:布置设计指对建筑物、运输通道等做出有机组合和合理配置;

  建筑设计指根据仓库的空间需求,按照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对建筑内容和结构进行设计;

  搬运系统设计指根据相关作业需要,对货物搬运的搬运单元、搬运路线、搬运设备等做出合理安排;

  公用设施设计则是对电力、照明、给排水、通风、空调等公用设施进行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有以下要求:

  1、基础

  仓库基础部分一般根据建筑物重量、地面耐压强度及土质条件,采用预制混凝土桩或混凝土浇筑桩进行建造。

  2、骨架

  仓库一般采用框架式结构,由立柱或墙壁等构成。柱间距和柱的位置,对仓库的使用十分关键。

  3、立柱

  立柱是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承载梁及屋顶等上层建设载荷的主要构件。但是,仓库内如有立柱,会减少仓储容量并影响装卸作业,因此,应当尽量减少立柱的数量,同时权衡其对仓库坚固性的影响。

  4、墙壁

  包括内墙和外墙。

  内墙应按照建筑物防火要求设防火墙。防火墙的中间部分要设有通路,必须通过防火门在各区域之间来往,使各个区域成为独立的保管场所。

  外墙(包括地板、楼板和门),必须采用防火结构或简易的耐火结构,使用不燃烧材料。

  5、屋顶

  应当具有一定的坡度,一般可采用镀锌钢板、石棉瓦、带色钢板等材料,且必须使用阻燃材料。

  6、地面

  仓库地面的结构主要应考虑耐压强度,一般平房仓库为2.5-3吨/平方米。

  地面的承载能力是由保管货物的质量、所使用装卸机械的总重量、楼板骨架的跨度所决定的。地面要采取防止磨损、龟裂及剥离的施工方法,除特殊情况外,最好用喷射混凝土和抹板加工。

  另外,地面要有良好的防潮措施。对于储存易燃品的仓库,应采用柔性地面层,防止产生火花。

  7、出入口

  仓库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是由建筑的主体结构、进深长度、库内货物堆码形式、通路设置、出入库频率、作业流程等因素决定的。多数情况下,每1000-1500平的面积,设4个出入口。

  出入库口尺寸的大小是由货车是否出入库,所用叉车的种类、尺寸、台数、出入库频率以及保管货物的尺寸大小等因素所决定。普通仓库出入库口的宽度、高度尺寸一般为3.5-4米。当货车进入库内时,出入口的有效高度为4米,有效宽度为4米。

  如果货车不能进入库内,有效高度上限为3.7米,有效宽度上限为3.5米。

  另外,防火墙的开口、高及宽均为2.5米;库内墙壁开口处的尺寸,是由叉车高度、宽度、以及货物尺寸、人行通道尺寸所决定的。

  出入口的开启方式可使用拉门式、开启式及卷帘式三种。

  8、窗户

  用于采光和通风,主要种类有高窗、地窗和天窗。仓库为了防盗、防漏雨和排水,一般只采用高窗。

  9、房檐

  一般在出入库口外侧设置房檐,作用是遮挡雨雪,以保证在雨雪天能正常进行出入库作业;

  另外,房檐之下还可以在出入库时临时放置货物,宽度一般在4米左右。

  10、层高

  理论是越高越好,但实际上受货物所能堆码的高度、叉车的扬程、货架高度等因素限制。

  单层仓库,所以准备层高至少9米。

      仓库区域规划

  在确定了仓库建设的基本要素后,需要对其中的区域进行大体的划分。

  仓库总平面一般可以分为仓储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区3大部分。

  1、仓储作业区,包括库房、货场、站台以及加工、整理、包装场所。

  (1)进货区

  卸货、清点、检验及卸车后未清点货物暂存场所。

  (2)加工区

  对到货进行简单处理的场所,在这里货物被区分为直接分拣配送、待加工、入库储存和不合格需清退等几种,分别送往不同的功能区。同时,贴条码、改包装、称重、贴价格标签等也在加工区进行。

  (3)储存区

  是仓库中最重要、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用于货物的存储和保管,通常配有多层货架

  一般情况下,如果空间足够大,储存区可分为补货区和拣货区。

  拣货区用于进行货物分拣;补货区用于存储量大的商品,当拣货区某些货架清空时(或货架上商品达到最低量时),由补货区补充货物到拣货区。

  另外,在储存区角落应分隔出一定的区域,用于存放危险品,或需要其他特殊处理、要求特殊保管条件的货物。

  (4)装箱区

  用于拣货后的装箱、复核、贴发货标签(如易碎勿压等)的场所。

  (5)发货区(集货区)

  已打包商品粘贴物流条码(或标签)、暂存等待装车的场所。

  (6)退货区

  存放等待处理的积压退货、索赔退货,以及进货时残损、不合格或需要重新确认等货物的场所。

  (7)废弃物处理区

  对废弃包装物(如塑料袋、纸袋、纸箱等)、损坏商品(含过期)等进行清理或回收复用的场所。

  2、辅助作业区,包括动力间、车库、工具设备库等,为主要业务提供各项服务的场所。

  (1)设备存放及维修区

  存放配送车辆、叉车、托盘等设备及其维修(如充电等)工具的场所。

  (2)配套设施区

  包括变电室、配电室、工具间、杂物间、主要通道、辅助通道、电梯间、楼梯间等。

  (3)其他区域

  包括等待装货或卸货车辆停放用的临时区域、车辆移动用空间(转弯、倒车等)、库外道路、停车场、站台、环境美化绿化区等。

  3、行政生活区,由办公室和生活场所组成,一般采用集中式布置,规划在仓库的主要出入口处并与仓储作业区用隔墙隔开。

  (1)办公区

  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作业室、警卫室等。

  (2)活动区域

  包括休息室、吸烟室、洗漱间、餐厅、厨房、宿舍等。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排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