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鲜电商、蔬果宅配等新经济模式兴起,冷链物流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7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名单。冷链物流已成为当下重要的基础设施, 未来如何搭建?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话题。
多角度深入分析冷链物流行业,不能忽视冷链物流安全性探讨,这是冷链物流的痛点之一,也是冷链物流2020年大考的重要指标。
一、冷链物流的痛点,不能忽视的安全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快,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难点需要全行业去克服解决,冷链物流全程的安全防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电商的强势崛起,生鲜产品进一步渗透中国消费市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冷链产品流通率大幅度提高。需求的激增,让冷链物流成为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
冷链物流行业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几年仍将呈高速发展态势。一方面,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产品产销链的关键支撑环节,其发展备受中央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食材新鲜度要求提升推动冷链供应链升级,国内冷链行业未来3年有望保持20%增长,2020产业规模将达4850亿元。
需求爆发增长的同时,痛点也同样暴露,生鲜电商平台用户投诉数量同比上升,冷链产品安全性亟待解决。
冷链物流关系到产品安全及保鲜度,产品服务质量及口碑。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其所面临的问题不得不引起行业重视,频发的事件引发各方对冷链物流产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加快冷链物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百姓“菜篮子”安全,已是冷链物流常态化下的重要课题。
冷链物流如何做到安全?
2019年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写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随着多地区、多领域出台涉及冷链物流政策,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将逐渐完善,监管将逐渐加强。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这对安全性起到保证作用。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链市场品质意识将不断增强,冷链物流将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安全程度有望提高。
在冷链物流全程中,运输过程相对较为安全,但各个重要节点,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冷链物流全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同时工作人员尽量固定 ,并注意日常防护,这在当前甚至比冷藏设备的恒温更重要。
此外,各方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如加强冷链物流全程的安全防护,推动集约化管理,减少各环节的人员接触;加强生鲜电商平台协同,共同创建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对于全供应链环节(从产地到销地)实现数据采集及监控,建立统一的监控的标准及监控平台,实现全供应链透明化,实施定位货物状态……
总之,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方式的改变,助推着冷链物流加速发展,正因如此,在冷链物流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下,各方也应当多措并举,守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应尽快构建符合国情的“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保障两大类冷链产品安全,是民生的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类及医药类产品,而该两大产业的电商市场均达到较大规模。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2638.4亿元,医疗电商B2C市场规模将达708.5亿元。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会更高,推动着食品类、农产品类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冷链物流就如一道桥梁,连接起农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使过去难以跨越地域难题的生鲜消费成为可能。冷链物流可以把生鲜供应商、商家、消费者有效组织起来,通过农产品直发提升物流效率与体验,以流通的升级帮助更多田间地头的特产走进千家万户。
众所周知,食品类、农产品类冷链物流产业链主要涉及冷冻、冷藏加工;冷库贮藏;运输与配送;终端销售等环节。以低温的冷链物流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程度、营养、色泽和口味,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细菌的增长,有着明显的遏制效果。
因此,在货物流通过程中,冷链物流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货物不受细菌的侵害,防止食品、农产品变质,为货物安全提供保障。
冷链物流的完善,让新零售企业有望简化中间环节,依托信息技术直接倒逼上游提高品质和服务,甚至做到定制化生产,从而促进生鲜消费市场升级、农业产业转型。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新鲜食品的需求,加强食品的安全保障,助力消费升级。
但从目前来看,食品类、农产品类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针对不同产品的专用物流线短缺。不同产品需要控制不同的温度,业内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进一步阻碍物流运作协调,使企业成本难以降低。为了节省成本,有的司机在运输过程中会关掉制冷机,快到目的地时再开机制冷;比如,在搬运、装车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不到位,也常常导致温度过高……
蔬果运输是易腐食品当中最复杂、最考验驾驶员运输知识的。由于货物类型非常丰富,不仅对所需温度、湿度不一,而且很多产品的质量容易受温度波动影响。另外,果蔬采摘后依然会呼吸并产生热量,因此更加考验冷藏车的保温和制冷效果。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居民对于医药卫生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了我国医药类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医药类冷链物流产品包括药品、器械、血液、疫苗、生物制品和其他细胞组织。药品终端主要包括全国各级医院、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或直接面向患者。
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医疗领域,因此可以说是冷链运输当中要求最严格的。不仅需要性能出色的运输车辆,而且运输该类货物的车辆还需要符合药监局新版GSP认证,对货物摆放位置、温度检测设备、管理流程等都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
无论是疫苗、生物制品、生物药还是诊断试剂,都需要冷链运输,而且对于温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这对冷链设备与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医药产品产业链仍不够完善,中国主要药企和物流企业的冷链尚未形成全国的辐射网。
无论是对生鲜还是医药市场,冷链物流都有着极强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这两个市场需求的增长,又反过来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但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环节。
三、中小散的格局影响安全,体系建设亟待加速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整体上仍呈现散乱小的状态。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冷链百强企业合计大约只占市场份额的不足5%。
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约3391亿元,同比增长17.6%。但与欧美、日本等国横向比较,我国冷链流通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行业集中度低。
冷链物流企业地域分布不均,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不透明,市场鱼龙混杂,生鲜电商在选择第三方冷链服务商时有所忌惮。
冷链物流一般包括预冷、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主要的基础设施有冷库、冷藏车、保温盒、超市的冷藏陈列柜等,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冷链设施的缺失都会让产品品质打折扣。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断链”,无法保证全程恒温。“断链”问题之所以突出,在于我国冷链物流还比较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冷链行业以“中小散”企业为主,一些企业往往竞争无序、价格混乱,在冷链运输中监控不到位、标准不落地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冷链物流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的行业,导致不少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投资力度不够大。这是冷链物流这个大市场难以出现大企业,冷链物流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主因。
高成本加上低收益,导致了我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大部分企业仅在特定领域运输部分产品,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偏低。在医药冷链方面,由于运输成本、网络运营成本过高,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形成全国性的医药冷链网络。
近十年来,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从2017年起更是飞速发展,2019年企业注册量突破1万。与快速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冷链物流中严重的体系建设问题。
当前我国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各环节的温度控制、制冷、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有效监管。这就导致了规范化企业执行标准成本高,不执行标准的企业反而可以抢占市场,行业存在一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我国冷链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以冷库为例,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上广等冷库需求量较大的城市,冷库稀缺;而局部省市又存在冷库盲目过量建设,导致冷库供大于求。从冷库功能上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不少冷库功能定位落后于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欧洲国家根据本国农业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医药冷链物流上也掌握着先进的技术,这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民以食为天,冷链物流事关百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医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保障冷链物流产品安全成疫情常态防控下的重要民生课题。
冷链物流作为公益性产业、民生产业,应在中央预算投资中优先发展,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彻底打破“中小散”为主,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困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